A. 时延
B. 带宽
C. 时延抖动
D. 最大并发连接数
A. 802.1p
B. 数据流的源 / 目的 IP 地址、端口号,协议类型的五元组
C. DSCP
D. IP Precedence
A. 远端发起模式
B. 独立 LAC 模式
C. LAC 发起模式
D. 客户 LAC 模式
A. PE 和 CE 之间不能选择运行 IBGP 路由协议
B. PE 和 CE 之间必须运行动态路由协议,不能配置静态路由
C. PE 和 CE 之间运行的路由协议在 PE 上需要与对应的 VPN 进行绑定
D. PE 和 CE 之间如果运行 OSPF 路由协议,要求在 PE 上的 OSPF 进程号与 CE 上的 OSPF 进程号必须部署成相同
A. 用户 1 只能访问用户 2 、用户 3 、用户 4 中的一个
B. 用户 2 、用户 3 、用户 4 之家不能互相访问
C. 用户 1 可以与用户 2 、用户 3 、用户 4 互访
D. 用户 2 、用户 3 、用户 4 可以通过 PE1 进行互访
A. 电话机通过用户环走连入 PBX 或局端交换机,用户环路是连接由电话机和 PBX 之间的一个线对包括 TIP 和 Ring ,其中 Qing 接地, TIP 接 PBX 的负极
B. 电话机正铃音和拨号音一样,都是有对端 PBX 或局端交换机提供电压完成
C. 传真机属于 FXS 普通电话设备,可以通过普通电话拨连到局端交换机的 FXO 接口上
A. 8
B. 32
C. 16
D. 64
A. 1.1MHz~2_2MHz
B. 20KHz~1MHz
C. 0~4 KHz
D. 20KHz~2.2MHz
E. 高于 10MHZ
A. 仅允许带 Tag 的报文通过
B. 只允许不带 tag 的报文通过,并为报文潘加缺省 VLAN 的 tag
C. 对于收到的不带 Tag 的报文,添加缺省 VLAN Tag ,对于收到的带 Tag 的报文,直接转发
D. 仅允许带有缺省 VLAN tag 的报文通过,并去 Tag
A. 使用 NAT 技术后,可以避免两个内部网络互联时由于地址引起的问题
B. 使用 NAT 技术后,内外网络被隔断
C. 使用 NAT 技术后,外部人员无法得到内部网络信息
D. 使用 NAT 技术后,内网用户访问外网业务的可用性不受影响
A. 两者都可以同时使用
B. 两者都可以提供数据的完整性保护
C. 两者都可以提供机密性保护
D. 两者都可以提供数据源验证以及可选的抗重播服务
A. 公网路由表
B. 公网标签转发表
C. 私网标签转发表
D. 私网路由表
A. 报文优先级越高的队列其丢弃概率越低。也就意味着越少被丢弃
B. 在端口拥塞之后进行丢弃
C. 平均队列长度小于最低丢弃门限时,不丢弃报文
D. 平均队列长度小于最低丢弃门限时,小于最高丢弃门限时,随机丢弃到来的报文
E. 平均队列长度大于最高丢弃门限时,随机丢弃到来的报文
A. 网络内部
B. 数据产生过程中
C. 数据传输过程中
D. 网络外部
A. 峰值速率内
B. 承诺速率内
C. 超出峰值速率
D. 超出承诺速率
A. 呼叫信令
B. 地址信令
C. 监管信令
D. 信息信令
A. 网络层的安全威胁
B. 应用层的安全威胁
C. 设备自身物理上安全威胁
D. 病毒的安全威胁
E. 安全制度漏洞带来的威胁